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当流量到达天花板时,互联网企业该如何谋求新的方向?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0年《振兴上海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产业发展要以消费型互联网与生产型互联网并举方针」;麦肯锡报告(2014)也指出:「过去中国互联网发展是以消费者而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这一现象正在发生变化。」改变的方向指向了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变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下半场集中施力的方向。认识产业互联网,首先要明确其根植的互联网环境。从上半场到下半场,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对象、业务目标、支撑中心、以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准确把握其特征,才能帮助企业在突破发展方向或者着力点上提供思路和方向。
互联网上半场和下半场的主要转变
1、互联网进入虚拟和物理世界融合化新形态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抢人大战,所有产品的核心都指向消费者,「8.3亿网民、14亿人口」的体量带来巨大商业价值,这让互联网企业想方设法地将社交基因植入到每个产品中。这样,通过网络技术将所有能上网的人都连接起来,赋权给每个个体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和交换的权利,同时不断变换花样,吸引用户点击,不断改进体验,让用户留存。一个以人为节点、以信息为连接的时代铺陈开来。
在上半场中,互联网产品对社交属性极其执着,都是围绕人展开的。在下半场中,这个核心将扩散到「万物」,即人们所说的IOT(Internet of things)。当然这里的「物」并不仅是中文里的物体或者物品,而是指「everything」,既包括了人,也包括了事件、数据、装置、系统、流程等。所有物理对象(不论是智能的或非智能的物体)与互联网无缝联接,从而实现虚拟和物理世界的一体化,物理对象可积极参与业务流程(互动、通信、控制)。互联网也会将由此进入到新的阶段——CPS(Cyber Physical System),即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它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当然,CPS技术还刚刚兴起,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
2、互联网从消费型进入消费-生产融合新业态
消费互联网环境下,注意力和流量是产品的业务目标。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对人的争夺,其本质是对「眼球」的争夺。因为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的。同时因为注意力具有传递的性质,产品在将人的注意力吸引来之后,将其转化成商业价值,即完成从注意力到认同,再到消费行为的转化。
在上半场,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争夺用户注意力为目标,是围绕用户的「眼球经济」,属于2C性质的。互联网正从消费互联网向消费-生产型发展,即指向2B,最终达到2C,实现2B与2C的融合,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这将是价值经济。
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企业或机构,其主要诉求是创造新价值,流量将不再是企业关注的核心。因此对目前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想要服务企业,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根本是能够做到为传统行业提供有附加值的、有依赖度的服务,例如行业知识图谱的建立,提供通用和流通的生产要素等。
3、互联网从计算机互联进入数字对象互通新功能
在支撑中心方面,支撑上半场互联网有效运行与发展的仍是各类载体,例如服务器、PC、手机等计算机设备。互联网的架构是局域网或计算机的互联,以服务器为中心,信息隶属于服务器。而这样始终无法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因为互联网的价值核心是数据的互联或数字对象。所谓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简称DO),指的是数据和数据的组合,将其加以封装,设置统一可持续不变的标识,并配有解析系统的支持。因此完成从以连接物理装置到「以信息为中心,服务器为载体」的转变,将成为后期发展的着力点。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这同时面临着对输入对象的解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4、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从对立颠覆到融合竞合
消费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与变革的互联网之间的对立是常态。例如在线书店和电子书的发展,导致实体书店面临倒闭,传统纸质媒体出版行业陷入困境等。两者中一方的取胜似乎都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
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将不存在所谓的对立,或者是颠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转变成融合和竞合,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将没有界限,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产业互联网化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在竞争和合作中形成新产业形态的过程。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产业形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更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将互联网所承载的庞杂信息,高效地运用到传统行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传统行业的所有部分都机械的「互联网化」,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去解决传统产业中的痛点问题,为传统行业做优化,帮助双方建立让彼此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
产业互联网的特征
正如争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实际意义一样,对不断发展和快速创新的产业互联网给出准确而严格的定义难度很大,我们也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争辩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但是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从企业产品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理解,可以将产业互联网理解成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的概念。实际上,产业互联网包含了面向企业的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主体是传统企业,不是原生互联网企业。
要做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竞合的状态,首先要明确各自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产业互联网的主体既包括为传统企业转型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和技术支撑企业,也包括转型后的传统企业,但后者才是产业互联网中的关键主体。因为传统行业才是自己行业领域技术、流程、思想的持有者,而这些都需要时间上的积淀,是互联网企业所缺乏的。在观念上,制造业企业注重的是务实求真,能够长期有效地投放资源,相对于依赖风险投资和金融市场支持的模式,更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企业始终扮演的都是为生产服务的角色,是创新引领的角色。制造业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这点与腾讯的「半条命」理论类似。腾讯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因此产业互联网的「半条命」在于帮助传统产业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
2、产业互联网化是递进的,不是同步的。
需要明确的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并不是一致的,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信息密度越高的行业,互联网化的成熟度越高,例如媒体、零售等。而公共交通、医疗,以及制造、能源、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密度相对较低,其互联网化的进程相对滞后。
3、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是制造业的互联网化
制造业成为可以突破的方向,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因为5G、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既是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也是互联网经济更为广泛、更为深刻影响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实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对制造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使制造业转移到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基础设施上来,实现工业体系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向信息化的飞跃。
国务院〔2016〕28号文件《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一份非常好的文件,它指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
问题与出路
产业互联网化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重重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统企业信息化基础、管理组织、文化观念不适应。例如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传统行业中。
其次是制造业融合需要两个「四基」同时发力。即老四基: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新工艺、核心技术;新四基:基础芯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云平台。但在实际过程中,各方面无法同步、协调将会阻碍两个「四基」的同时发力。
第三是支撑服务能力及产业生态的问题,传统行业的互联化需要技术的有力支撑,包括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升级、5G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支持、物联网建设等。同时,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与旧规制之间的不协调、安全保障等问题都需要生态建设者各方的共同努力。
解决相关问题并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化的关键点在于重构工业互联网。包括了网络层联接的可靠、快捷、安全(低时延、多并发、高精度、大容量);标识层解析的互通、细度、精度、可控、安全;应用层服务的多元、效率、深度(定位、云能力、分析力)。同时还需明确的是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不是现在的以人为核心的「人联网」(Internet of People),而是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是人联网、物联网和服务联网(Internetof Services)的集合。实质上是「软件化的工业技术 + 软件定义生产体系 + 优化重构的生产关系」。产业互联网化是一种化学反应,发生变化、产生效果都需要时间,需要各方的参与。产生的结果也可能是有正有负,同时也需要参与的各方协作。
结 语
互联网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尤如二十世纪工业社会电气化进程中电力网络一样,所有的经济社会活动都会转移到网络上来。互联网又是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具有汇聚众智、提升智慧的特征,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要素。当人口红利将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企业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还是对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促进中国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和转型升级,都需扮演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建设者的角色。
声明:大商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沟通处理。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大商创立场。
大商创www.dscmall.cn多用户商城系统是一款可以满足B2B2C、S2B2C、B2B、O2O、B2C等多种电商模式的新零售商城系统,覆盖PC端+微商城+小程序+APP,将多端数据打通并同步,并且基于社交电商的用户优势,实现多场景营销,打造一个真正的生态化电商平台,并且对接小程序直播和微信视频号,实现多场景营销,打造一个真正的生态化电商平台。咨询合作和了解系统可联系客户经理 17887946365(微信同号)。